(新華調查)群體數量逐漸減少 “負重前行”精神永存——重慶山城“棒棒軍”調查
  新華網重慶4月28日電 (記者王曉磊、趙宇飛)在山城重慶,“負重前行、爬坡越坎”的“棒棒軍”一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,他們以棍棒、繩索為勞動工具,幫人搬運貨物,為千家萬戶提供便利。
  然而,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新一代農民工的成長,以及勞動方式的改進,曾經穿梭於山城大街小巷的“棒棒”,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。
  人數約三四十萬,月收入1500元到2000元
  “棒棒”的出現,源於重慶獨特的地形和文化。地處長江、嘉陵江交匯處的重慶,山巒縱橫,有“山城”之稱,一直以來是長江上游地區的水運重鎮,貨物進出碼頭都需要大量的搬運工。山城“出門即爬坡,下船就上坎”的地形導致搬東西不便,“棒棒”應運而生。
  他們多數來自重慶和四川的農村,一根竹棒、幾捆繩就是全部勞動工具;他們活躍在車站碼頭、大街小巷,無所不搬,大到家電傢具,小到青菜豆腐,只要談定價格,喊一聲“走起!”挑上就走。
  “‘棒棒’群體的流動性和隨意性很大,一直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。”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助理林必忠說。重慶大學2010年組織的《山城棒棒軍的生活狀況調研》顯示,重慶當時約有“棒棒”30萬—40萬人。
  “棒棒”的生活忙碌而清貧。來自四川省達州市的“棒棒”李德軍今年46歲,已經在重慶做了十幾年的“棒棒”。他告訴記者,三個孩子都在上學,妻子疾病纏身不能勞動,自己也沒什麼文化和勞動技能,只能靠做力氣活吃飯。來自重慶梁平縣的“棒棒”江勝利今年52歲,他說:“生意好的時候一天七八十元,生意差的時候一天二三十元。一個月的收入一般在1500元到2000元之間。”
  “棒棒”隊伍里還有一些“夫妻棒棒”。63歲的“女棒棒”黃素梅和丈夫長期在渝中區做搬運工。那裡地勢高低起伏,正是“棒棒”的用武之地,重的就用小車拉,不通車的地方就肩挑背扛。“接一次活兒大概十到二十塊錢,我們兩個人一天掙得到兩百來塊錢。”
  “棒棒”的一日三餐很簡單,有時是一碗幾元錢的“小面”,生意好時也會叫上一碗“燒白”(扣肉的重慶俗稱)。他們多和工友合住,李德軍就和十幾個工友合住在一間兩室一廳的出租房裡。他說:“現在是艱苦些,娃兒在讀大學,等他出來我就輕鬆了。”
  座右銘是“缺錢不缺德”
  吃苦耐勞、質朴厚道,是人們對山城“棒棒軍”的普遍印象。重慶有一種現象:雇主給“棒棒”交代了搬運的地點後,一般都放心地讓他們搬,不用一路盯隨,很少有人擔心“棒棒”把貨物拐走。
  這個群體曾誕生過一句“名言”:“我們缺錢,但不缺德。”它來自一個感動全國的棒棒——重慶忠縣的鄭定祥。
  那是2011年的大年初一,當時58歲的鄭定祥在萬州挑著兩大包羽絨服和貨主走散了。一連幾天,他挑著貨物、冒著風雪苦尋失主,跑遍了服裝市場、派出所、車站。夜晚的廣場上,廣播里迴響著他的聲音:“哪個搞失了東西喲?”
  而老鄭家庭拮据,妻子剛做過腎結石手術,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。幾個月後,失主才聞訊趕來,驚訝地取走了貨物:“我還以為東西早就不在了!”對此老鄭說出了名言:“我們缺錢,但不缺德。”他也被評為當年“感動2011”全國網絡人物。
  “大家普遍關註、喜愛‘棒棒’這個群體。”騰訊大渝網社區部主任羅霖說,“棒棒”的生活一直是網絡社區里的熱門話題。
  “他們有著獨特的樂觀精神。”重慶社會科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藝說。她曾組織了“市民學校”,和渝中區勞動部門合作,對“棒棒”提供培訓和幫助。課堂上教師告訴“棒棒”學員:“不能讓別人喊你們‘棒棒’,那是勞動工具,不是你們的職業。”學員們卻付之一笑:“不叫‘棒棒’叫啥子嘛?大家都叫慣咯,我們也聽慣咯,沒得啥子不好嘛!”
  幾年前,重慶曾興起過為“棒棒”改名的活動,市民想出了“巴哥”“力哥”“大力使”“真棒”等名字,但最後“棒棒”們說,還是叫“棒棒”順耳。
  超過50歲的棒棒占80%以上,生活與就業面臨轉型
  “棒棒”越來越少了,這是許多重慶人的共同感受,新一代農民工很少有當棒棒的。“三四十歲的‘娃兒們’都不願當棒棒了。”李德軍說,他們更願意學技術進工廠,或是自己做生意。
  “從網絡調查來看,超過50歲的棒棒占80%以上。”羅霖說,由於物流、配送、快遞等服務行業不斷興起,機動車保有量增加,城市軌道交通越來越發達,社區超市也不斷出現,都讓“棒棒”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少。
  林必忠說,“棒棒”數量不斷減少,且日趨老齡化。在不遠的將來,“棒棒”也許不再是進城農民謀生的普遍手段,而演變成類似“旅游景觀”的職業,真正的“棒棒”會逐漸消失。
  目前,有關部門採取了多種措施,關心這些“棒棒”的生活和就業轉型。例如重慶永川區委黨校在村、社區專門開設了技術培訓班,每月開課,教授食用菌、獼猴桃栽種、家兔養殖等技術。區委黨校黨委書記吳春說:“隨著年齡漸大,許多外出務工人員不能再從事重體力勞動,當務之急是幫助他們掌握技術,回到農村後有生存致富技能。”南岸等區縣曾開設了平價“陽光公寓”,一天只要一元錢,但不少“棒棒”並不瞭解。
  “我們還應從精神上記住‘棒棒’。”林必忠說,“棒棒”是山城獨有的精神與歷史記憶,凝聚著重慶人的祖輩、父輩吃苦耐勞的精神,應該通過適當的方式,讓他們“負重前行”的精神永駐。
(編輯:SN06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l54plsx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